我才剛成年,還是學生,談不上甚麼財富地位,但我認為這句說話,其實適用於每一位在社會生活的人,因為在群體中生活就難免要與人比較,甚至競爭。
我曾經以為,這個道理很容易實踐,自己也的確做到了,卻在往後才發現,臉皮厚不難﹑放下難。當臉皮失守時,才發現內心還是介懷,
中學畢業,相熟的朋友,成績比我好的居多,大部分都升上大學,成為大學生了。而我,還是混混渾渾的,一邊準備重考﹑一邊攻讀高級文憑。和朋友相處時,儘管心裡想讀大學,而且身邊全部都是大學生,也從未因此感到羞愧,還會興高彩烈的跟他們談起現在上學的趣事。這是我看到這句話身一件想到的事,以為自己做到了。然而,一次在親戚的飯局中,被問到我現在的景況,我赫然意識到,自己有點不情願回答這個問題。心裡甚至開始出現幻覺,感到正在讀大學的堂兄﹑表哥,眼神閃出了一絲不屑﹑輕藐的目光。這下子才知道,自己距離大道還甚遠矣。
近年很流行「起跑線」。社會就像運動場上的跑道,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條件都不同,起跑線也自然不一樣。既然如此,即使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路上跑步,又怎會有同一樣的終點呢﹖
哲學家常說「不從眾」,做得到,便名符其實的踏入無人之境了。在亂世中找到自己的價值,脫離世俗目光的束縛,為所欲為。
但恐怕在現實中,這些「衣敝縕袍」的人,都是無恥的,多於「不恥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