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

動聽的話

早陣子立法會選舉,在地鐵站看到一位候選人的廣告,口號是「只做實事,唔玩政治」。

我不禁對這句口號感到詫異。既然你「唔玩政治」,為何要進入議會?為何要參與這場政治界的盛事?

我討厭那些議員,打著所謂民生𣄃號,籍此對政治議題避而不談。假如要在兩者之間作抉擇,應該放棄民生、選擇為政治賣命的候選人,因為這才是立法會議員最重要的工作。

所以,我對這個廣告,只是嗤之以鼻。

後來,有一次和朋友閒聊,我跟她說起自己對中國文學的看法。我說,中國文學有一點我不太喜歡,就是自古至今也有種風氣,是不論讀者和作者,都過度重視文辭修飾,而輕視內容。(有機會再詳細解釋我這看法)

談到這裡,我突然聯想到那個選舉廣告。假如口號換成一位作家的口號,變成「唔玩文字,只寫故事」,不得不承認,這點果真頗為吸引。抱有這種態度的作家,相信也曾經出現過,我想海明威就是其中之一。

的確,文字只是工具, 而故事才是重點;但我們寫故事時,要完全放棄修辭,又恐怕不太可能。總不能一切都目的為本,然後就鄙視、甚至摒棄手段。否則,以此邏輯,作者不但要「唔玩文字」,更加要「唔寫故事」,而「只講道理」。《伊索寓言》大概可以改寫成一列列條文:不要說謊、不要懶惰、要安分守己、要真誠待人⋯⋯因為說明以上的道理,才是作者撰寫寓言背後的目的,但不以適當的媒介來表達,原來的目的,可以達成嗎?

由此可見,關鍵是在於如何以動聽的說話,傳遞想要說的訊息,這點是人所共知的;既然提到動聽,自然又是一個永遠無法作出結論的主觀問題。

或者有人認為,「做實事」真的比「玩政治」重要,但我仍敢斷定,這句口號作得不好。原因很簡單:誰也看得出他是在說謊。謊話必然是難聽的。哪怕是對自己好的善意謊言,聽到也是難受。

所以結論是:說謊不要被人知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