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妒忌甚麼﹖」他問。
「他總是搶你的風頭,你才應該是主角。」
「他人緣真的是比我好。」
「胡說,不理你了。」
「大家也知道你是刻意的,何必呢﹖在我眼中,只有曾鈺成不參選特首才有資格說『留一個美好幻想給別人。』」
「是你不懂得情趣,別怪人。」
那位他,數年來,遇過不少困難,也捲入過不少的謠言是非。今天,我大概也沒有機會再見到他了,因為最近發生了一年大事,使他堅持一段時間後,也因此事終於放棄。他離開了我們,大家也知道這是早晚的事,可是……
我意思是說,這數年來他總算待我不簿。每逢過時過節,他也會和我們慶祝。有時侯,他會花上整晚的時間來炮製一些美食給我們;又有時侯,他又會買些昂貴的物品送給我們,我們都很清楚他的收入,但他仍然十分樂意的疼愛著我們。
他和我的數位朋友相熟,在那群人中,只有我,和他是不友好的。我知道自己不肯和他交好帶來了許多麻煩。「星期天晚上吃飯我們邀請他好嗎﹖」「但黃碩政也來啊……」「真可惜,我們總不能齊整的在一起……」
我和他的關係不太好,這是眾所周知的。那天因為其它的事情,心情本已十分煩燥。他偏要在這天跟我們鬧情緒,他向我們訓話了足足一小時。起初的場面十分尷尬,大家都像條吃飽了的金魚呆望著他發作,不敢說一句話。可是我那時又累又沮喪……其實主要還是出於對他的不屑,我決定趴下來睡覺抗議。坐在我旁邊的那位先生,不太了解我的心意,有禮地要求我睡少一會,好讓場面不至於如此緊張。
「我不想聽。」
這次我倒是開罪了不少人,因為他人緣很好,而剛才提到我和朋友們的複雜關係,彷彿也因我一句說話得以「解決」,他們選擇了疏離我。
作為受害人,他卻似乎是唯一沒有生我的氣的人。聖誕節,他又花了不少血汗錢送了一堆禮物給我們,人人有份。我聽說,除了我以外,我們之中還有數位和他吵過﹑翻過瞼的,他仍然一視同仁的招待著。
他一直堅持,希望和我們每一位都能變得相熟,而且盼望所有人都可以成為他的密友……與其說是堅持,倒不如說是執著。這種要和所有人成為深交的心態,在我眼中是一種自我中心,到頭來,換來的只有一樁樁是非。
今天,他離開了。坦白說,我沒有不捨的心情。
假如緣分早有定數,假如你我性格不合﹑必定水火不容……或許我們應該成為點頭之交﹑甚至一對陌生人,才是最好的選擇。就像經濟中的AD-AS model,也不是output愈多就愈好。
所以,別抱怨「我和你相識六年,你和他只相識數月,何解你們的感情比我們的還要好﹖」朋友之間發展到最完美的關係,也未必是無所不談的生死之交。就是那份恰到好處的距離感,才能「人情最大化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